附庸风雅的意思及其起源

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,经常使用到“附庸风雅”的词汇,指的是人们一些虚伪地追求文化修养,而表现出一种却浅薄却又华而不实的文化风范。

“附庸风雅”一词最初若可回溯至汉代的小说家枚乘,在他所著的《举异措辞》中就预见到了这种“附庸风雅”的现象。 在此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附庸风雅词的起源和意义。

一、附庸风雅的起源

“附庸风雅”的“附庸”是指跟随,追随“风雅”的人。而在较早的文献中,“风雅”这个概念是指西汉初年兴起的士人文化。在当时的学术圈内,人们为了表现自己的文化素养,通常会向类似东汉的文学泰斗班固、与鲁迅等人学习,在文章中经常涉及到“玄言浅理”等深奥的词汇。而后来,这种表现形式已经沿袭下来,变成了一种装腔作势的表现方式,这就是我们说的附庸风雅。

二、附庸风雅的真正意义

附庸风雅实质上是一种假大空,人们只是为了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对文化的理解,而追随一些“唬人”的文化名词,这样不仅无法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,反而会让人觉得自己很虚伪,也不至于收获任何真正的实际效益。

人们要学习文化,首先要明白文化的本质是什么。如果无法真正理解文化的内涵,找几个噱头追随流行的艺术,那就只能停留在表面,难以得到任何效果。只有真正向文化内涵深入探索并去理解,才能真正成为有文化修养的人。

相关信息

友情链接